現在,攝影機傳感器的尺寸多種多樣,它們的用途、價格和便攜性也各有差異。下圖列出了幾種常見的攝影機尺寸:
佳能的1D/5D和尼康的D3系列是最常見的全畫幅傳感器。而主流的尼康單反攝影機有1.5X的裁切系數。上圖沒有列出佳能1D系列用的1.3X裁切系數。
裁切系數&焦距轉換系數(Focal Length Multiplier)
裁切系數描述傳感器相對于全畫幅35mm傳感器的對角尺寸。比如1.6X裁切系數的裁切面積如下:
整個畫面是全畫幅35mm的視場 圖片來源:cambridgeincolor
有人可能覺得丟掉那么多細節是不理想的,但是它也有好處。幾乎所有的鏡頭都是越到中心,銳度越高,越到邊緣,畫質越不清楚。所以, 傳感器經裁切后丟掉的是畫面中畫質最差的部分,特別適用于低端鏡頭(這些鏡頭在邊緣的畫質非常差)。
短焦鏡頭的光學表現一般都不如長焦鏡頭。如果要展現同樣的視場,小尺寸的傳感器就需要使用焦距更短的鏡頭。小尺寸傳感器也會放大鏡頭的中心部位,所以會更加凸顯低端鏡頭的分辨率限制。
未裁切的畫面 圖片來源:cambridgeincolor
左圖為中央畫質 右圖為邊緣畫質
同理,焦距轉換系數描述的是經裁切的傳感器和全幅傳感器產生等效視場的焦距關系,它的值等于裁切系數。比如,一個50mm的鏡頭使用了裁切系數為1.6x的傳感器,那么它產生的視場與80mm全幅鏡頭產生的視場相當。(1.6X50=80)
注意這些概念容易混淆。鏡頭使用的傳感器變了尺寸后,它本身的焦距并不會發生變化,變化的是視場。而且“裁切系數”不太適用于很小的傳感器,因為這些傳感器不一定是裁切的,可能它使用的鏡頭就是專為這種傳感器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