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在討論模擬視頻圖像的分辨率時,一般是以行的數量為度量的,比如PAL制一幀之內有效可見行的數量為576,即圖像的垂直分辨率。而在每一行之內,由于攝像管光電靶上面沒有具體的一個個“像素”導致信號在一行之內的變化是連續的,很難討論其水平分辨率。只有在顯示過程中由于彩色顯像管需要每一個“像素”都具備紅綠藍三基色,才會有水平分辨率的概念。因此,在討論模擬視頻圖像的分辨率時,往往以其垂直分辨率作為主要指標。
而數字視頻信號由于在獲取過程中對亮度進行了采樣,相當于在整個獲取、傳輸、存儲和再現的過程中均被分解成相應的像素,所以在評價數字信號清晰度的時候往往以其整體像素數目做為指標,比如高清信號具備約200萬像素的分辨率。
由于場掃描頻率需要達到48幀/秒才能消除人眼的閃爍感。同時,如果將視頻圖像的垂直分辨率定為500行,那么人眼在垂直方向上對其張開的視角是500×1/60°≈8.33°,如果畫幅的寬高比按4:3計算,那么人眼在觀看時的水平視角是8.33°×1.33≈11.11°,這個視角并不大,甚至說這個視角已經不能再小了。
根據以上指標計算出的視頻信號帶寬在電視技術發展初期還是很大的,當時的技術難以在較低成本下實現如此大的帶寬。如果為了縮小帶寬而降低場掃描頻率,則會增加影像的閃爍感,如果減少分辨率,觀眾在觀看時所獲得的視角就會小于11.11°,顯然會降低觀看效果,所以必須找到其他方法以解決帶寬問題。